为推动“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加快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晋安区坚持把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着力打造综合应急救援站点建设、建设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基础保障建设,进一步畅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实现“救早救小救初期”。
一是打造综合应急救援站点。充分发挥基层情况熟悉、就近便利、响应快捷的优势,以构建“5分钟响应、15分钟到达、20分钟内开展施救”快速响应圈为目标,立足北峰山区、平原街镇实际,依托交通公路站、避灾点等现有资源,合理布局建设乡镇、村居(社区)两级综合应急救援站点,目前已建设完成寿山乡、宦溪镇等4个综合应急救援站,预计年内完成鼓山镇、新店镇等3个乡镇综合应急救援站和古城、赤桥等6个村级应急救援点建设。
二是建设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充分整合乡镇综合执法队队员、派出所辅警、消防员、武装部民兵、企业安全员、森林消防员、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志愿者等力量,形成拥有30至100名专、兼职人员的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通过常态化开展“宣教培训+实战演练”活动,加强队伍器械使用、协调作战等方面培训,提高队伍多灾种应急救援履职能力。寿山乡、宦溪镇等4个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在今年的防台防汛等各类抢险救援中发挥作用明显,协助汛期群众转移群众4328人次。
三是完善综合基础保障建设。完善避险设施,及时更新维护避险场所标识标牌,开展自然灾害避灾点提升建设,新建1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了包括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响应机制、物资管理等制度,促进应急管理规范化。完善应急物资,整合防汛、森林防火、消防、道路交通救灾6大种类、100多个品种的应急物资装备,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完善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指挥平台,汇集灾害基础信息、重点目标、应急预案等要素,具备分析研判、预警预报、应急指挥三大功能,以科技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