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省防汛办组织应急、水利、气象、水文等部门会商,对2022年气候汛情进行了回顾,对2023年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会商指出,2022年我省经历16场暴雨、7次高温过程和6个影响台风,涝旱交替,雨季局地发生超历史洪涝灾害。主要呈现降雨前多后少,年内变化率大;雨季降雨创极值,局地遭遇严重洪涝地质灾害;江河水情总体平稳,闽江支流发生超历史洪水;台风影响偏弱,汛期无台风登陆我省;高温天气频发,夏秋持续气象干旱等特点。
会商指出,在极端气候背景下各类自然灾害仍将呈多发重发态势,预计2023年我省气候和水旱、台风灾害总体趋势接近常年,但不排除发生极端强降雨、超强台风、大洪水和区域性、季节性干旱的可能。
会商要求,一要做好监测研判。各级防指和有关部门要常态化开展阶段会商,分析研判趋势、跟踪掌握动态,及时调度部署防汛抗旱工作。气象、水文、水利、海洋渔业部门要加强暴雨、洪涝、干旱、台风等灾害的监测,做好临近预报和中长期预测服务,为各级防指提供技术支撑,并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二要做好防旱抗旱。要密切跟踪天气态势,加强旱情监测研判,紧盯春节、春耕等重点时段,统筹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强化用水管理,通过科学调度水库、建设应急水源、开展人工增雨和厉行节约用水等多种举措,切实保障供水安全。三要做好防汛备汛。要及早谋划部署2023年备汛工作,充分利用汛前的有利时机,全面压实防汛责任,抓紧修订预案,加快水毁设施修复,开展汛前大检查,及时消除隐患,举办应急演练和业务培训,维护各类应急设备、补充物资储备,充分做好各项迎汛准备。四要做好重点防范。要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聚焦短时强降雨、强对流天气、城市内涝、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等汛期防御重点,着力提升灾害防治和风险防范化解水平,做好各项应对准备,积极做好防御工作,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