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高质量推进“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落实
来源:三明市应急管理局 时间:2023-04-14 10:59

  “十四五”以来,三明市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应急管理部决策部署和省应急管理厅、三明市委市政府具体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与“十四五”初期相比,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分别下降55.4%、58.1%,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因洪涝灾害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森林火灾起数创历史新低。基本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基本形成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以专业救援队伍、社会救援力量为辅的应急力量格局。 

  “五项机制”构建应急责任体系。一是市县党政领导挂钩整改红色隐患机制,破解领导责任悬空问题。市委、市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层层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工作清单“两个清单”,开展安全生产责任制全覆盖考核巡查。每年由市、县党政领导挂钩整改红色隐患,累计整改672项。二是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网格督导员机制,破解属地管理责任“最后一米”问题。实现全市141个乡镇(街道)网格督导员全覆盖,共设立乡镇班子领导、所站负责人、村两委三级督导员5500余名。全市所有乡镇全部设立乡镇消防所,与应急办协同做好大应急工作,2022年基层消防所参与处置火灾394起,占全市火灾起数34.9%,基层“小火亡人”得到有效遏制。乡镇(街道)基本培育一支社会力量应急队伍。三是警示教育学习“一季一班”机制,破解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各县(市、区)、行业监管部门每季度组织警示教育班已形成制度,通过观看教育视频、事故现场警示、专家授课等形式,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累计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学习班474场次、9000余名企业主要负责人参会。四是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破解风险失管问题。每年组织全市各领域深入开展风险辨识管控,按照“半年一滚动、每月消隐患”机制,梳理市、县、乡、企业重点安全风险管控点,对每个风险点明确责任单位、管控措施,确保风险有效管控。五是开展企业标准化建设,破解企业安全基层薄弱问题。全市完成标准化评审定级工贸企业140家,危险化学品企业363家,烟花爆竹企业12家,非煤矿山企业132家。积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执法监管机制+信息化监管平台”的全链条管理模式,探索并制作了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操作手册发放至企业。以乡为单位,开展工贸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细则培训工作。 

  “两项改革创新”构建基层应急和社会共治体系。一是建立基层应急第一响应人机制。整合乡镇(街道)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资源和力量,发挥乡镇(街道)安委、防火、防汛指挥部的职能作用,建立基层应急第一响应人机制。探索乡镇(街道)应急能力体系标准化建设在乡镇(街道)做到六个有,即有机构、有队伍、有装备物资、有机制、有预案演练、有宣传教育培训。在村(社区)建立“六个一”,即一个预案、一支队伍、一张风险隐患图、一张紧急疏散路线图、一个储备点、每年一次演练。二是推广乡镇(街道)安全生产连片联合执法。根据地理位置、产业布局、企业类型不同等特点,将多个乡镇(街道)划分为一个片区的模式,每个片区由县执法大队安排数名应急管理执法干部,以“传帮带”的方式提升乡镇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同时,推动乡镇(街道)干部普遍参加执法资格考试,明确乡镇(街道)执法队伍中安全生产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名。 

  “三个结合”构建应急预案体系。一是统分结合。梳理市本级各类预案220个,其中总体预案1个,专项预案51个,部门预案168个,编制便于操作的《三明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手册》《三明市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手册》。督促各县(市、区)和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应急预案评审与备案工作,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工贸等896家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备案。以建宁县为试点开展县级预案修编工作,建宁县162个预案全部完成修编。二是专常结合。全市共组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306支,近6300人。通过购买服务、通报表扬、表彰授旗等形式组建专业救援队伍,全市共有重点行业领域救援队伍95支,1938人,涵盖矿山、危化、工贸、消防等10余个行业领域。三是案练结合。组织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积极参与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合演练,每年组织3次以上省级演练、市县联合演练,形成了政府与部门、与企业联动机制常态化强化生产经营单位、部门和地方政府三级预案的衔接。 

  “三个精准”构建应急联动体系。一是防汛防台精准指挥调度。全覆盖开展乡镇、村基层防汛能力“十个有”标准化建设,建立沙溪流域联防联调机制,加强小尺度、短历时极端灾害预警,建立直达基层责任人的预警“叫应”机制。2022年有力应对1961 年以来历史极值的降雨量暴雨天数和洪涝灾害。二是森林防火精准防控。建立“巡护和宣传双网格”“政府和部门两条线”的森林防火“双网双线”机制。在高森林火险期,护林员深入山头巡护全覆盖,乡镇、村居干部精准入户宣传、精准到田头山边巡查。同时,采取预警联动、会商联动、督导联动、调度联动“四项联动”扁平化调度措施,确保森林防火责任压实到一线。三是自然灾害精准救助。全市建成自然灾害避灾示范点2300个,创建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62个。按照各行政村(社区)至少设立1名灾害信息员标准,全市共有灾害信息员2164人。在尤溪县、宁化县开展极端灾害条件下报灾试点工作。应急管理改革以来共救助群众16.5万人,重建房屋407户。 

  “五大工程”构建应急保障体系。三明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拟投资重点项目33个,均按序时进度推进。一是应急管理基础工程。投资3000万元建成三明市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和应急防汛指挥平台,全面接入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市安全等三个方面的感知数据和预警信息,实现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防汛线上统一指挥调度。二是安全风险防控工程。全市9个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均达C级,累计投入48亿元完成危化品专用停车场、公共管廊、消防站等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全市53.48万栋房屋建立“一楼一档”“健康绿码”大数据管理。三是自然灾害防治工程。总投资约49亿元,实施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等一批重点项目。四是推进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工程。谋划三明市高森林火险区地方森林消防队伍能力建设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奖金2000万元。扶持清航无人机产业发展,无人机产品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与紧急情况下单飞,能够用于消防飞行担架、应急救援综合支援、快速到达高层灭火、森林防火巡查等各方面。五是应急文化提升工程。投资4273万元,在全市建设完成11个安全文化主题公园项目,三钢安全文化主题公园申报省级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基地2023年拟继续投资1600万元,实施“五位一体”安全应急保障提升工程。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