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管理报]山海之城如何更加安全更有韧性——解锁福建福州防洪排涝“密码”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时间:2025-11-18 17:48

山海之城如何更加安全更有韧性

——解锁福建福州防洪排涝“密码”

 

■本报记者 沈良坤

福建省福州市是一座山海相连的城市,台风多、雨量大、汛期长。做好防洪排涝工作,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历来是福州市的头等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市工作期间,曾亲自擘画并前瞻性地提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条块结合、齐抓共治”的治水方略。福州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持续推进水系综合治理及城区内涝防治工作。

强化实施闽江防洪提升工程,构建“高水高排”工程,持续筑牢城市“生命防线”;建立联排联调机制,实现城区水系一家统管;推进科技赋能,实时监测预警,提升灾害防御能力……为有效解决因台风、强降雨引起的城区内涝和安全问题,近年来,福州市打出一套组合拳,持续提升防汛防洪排涝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筑牢“生命防线”,构建坚实屏障

闽江是福州的母亲河,浩荡江水,穿城而过。闽江安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稳定大局。

近年来,福州市不断强化实施闽江防洪提升工程,全面提升防洪标准,筑起守护福州全城的“生命防线”。

初冬时节,闽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福州段)正全速推进,有序施工。该工程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位于闽江干流所经过的福州市仓山区、闽侯县,拟通过提升和新建堤防(护岸)、泵站、水闸等,提高防洪标准,增强排涝能力,补齐中心城区防洪屏障短板。

“我们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防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民生需求出发,构建防汛指挥‘一盘棋’、预警‘叫应’先导响应、风险隐患‘全周期’排查整治、应急处置能力系统提升、科技赋能市域联合防御等五大核心工作机制,有效增强城市防汛安全韧性。”福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张承煜介绍,以市域联合防御工作机制为例,该市采取“上截、中疏、下排”的内涝工程治理策略,构建“高水高排”工程,有效拦截山洪以防直排闽江,减少山洪入城,为城区下游内河排涝提供有力支持。

福州市三面环山,每到汛期,山区的雨水直排内河,给主城区排涝带来极大挑战。为破此局,“高水高排”工程应运而生。工程宛如一条沿山脊修建的“高速水路”,设有12座截洪枢纽和8处进出水口,通过智能闸站与调压井精准调控水流,成为福州防汛的“生态阀门”。

“高水高排”工程分为东、西、北三线,目前已全部贯通。2024年台风“格美”来袭时,西线工程应急启用,成功拦截主城区北峰山区面雨水直排闽江,东线工程同步排洪超200万立方米,为城区内河排涝争取了宝贵时间。今年台风“丹娜丝”带来强降雨时,东线工程应急启用,根据预测雨量,配合水库预排预泄,有效避免主城区因强降雨出现大面积内涝,使主城区内涝点积水时间平均缩短30%。

联排联调,实现一体化管理

受特殊地形地貌影响,过去,福州市在汛期常出现山洪入城、闽江涨潮顶托以及地面雨水入河“三碰头”的情况,曾有过“一月三涝”现象,排水防涝压力可想而知。

2017年,福州市成立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将原先涉及建设、水利、城管等3个部门的涉水管理,调整为由中心统一调度,实现城区内河水系治理和内涝防治从“九龙治水”向“统一作战”转型。所谓联排联调,就是对城区内所有的库、湖、河、网、厂、站等水系要素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实行“多水合一,库湖河网厂站”一体化管理。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通过科学调度和精细化管理,实现防洪、排涝、调水、污水治理的一中心统管,让福州这座城市更加安全、更有韧性。”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联排联调机制,可以实现对城区水系的一家统管,确保调度指令可直达、处置过程可追溯、防汛责任可考核,实现一张图统排涝、一中心管全城。

面对台风带来的暴雨天气,联排联调机制如何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实现排水防涝作用?

“我们分雨前、雨中、雨后三个环节实行联排联调,守护暴雨天气下的城市运行安全。”福州市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处处长张孝林介绍。

2023年登陆的台风“杜苏芮”“海葵”为例,雨前,该市通过联排联调机制,腾出库容近千万立方米,提前布防;在极端性强降水持续过程中,采用“上游蓄、中游排、下游抽”相结合的方式,统一调度,集合一线抢险力量,全力行洪排涝;雨后,及时恢复库湖河景观水位,反馈评估调度结果,进一步优化调度系统。

经过5年多的实践检验,目前,福州市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高了50%,城区水系调蓄效益提高了30%以上,初步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积涝。

数字赋能,提升灾害防御力

近年来,福州市依托先进的数字技术,打造应急指挥“智慧大脑”,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分析运算和自动化控制,提升灾害防御能力。

走进福州市应急指挥中心,率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屏幕,上面实时滚动更新着各类灾害信息。这里是福州市应急管理的“神经中枢”。

在这里,福州市防汛指挥系统、福州市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系统、福州市防汛防台风数据上报平台、福州市应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等4个网络系统平台的信息一一呈现、一目了然。

“当前,我们已经实现了多部门数据共享,能够以‘一张图’实现防汛防涝信息共享应用、多部门联合值守和统一指挥调度。”张孝林介绍,以福州市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系统为例,通过该系统可以看到福州市重要水利工程的视频监测图像和实时数据,了解城区积涝实时态势,查阅地灾点最新分布,为防汛防台风决策部署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比如,在城市发生内涝时,系统可根据积水深度、水流速度以及周边地形,快速规划排水路线和救援路径,精准调度排水设备和救援队伍。”张孝林说。

来到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指挥大厅,在城区水系联排联调智慧平台上,记者看到城区库、湖、河、网、厂、站等上千条水系要素信息清楚呈现。这里是城区排水防涝的“最强大脑”。

应急指挥人员通过“一张图”,能够可视化掌握风情、雨情、水情、警情、灾情以及应急力量等情况,对人员、物资、设备进行网格化应急部署、点对点精准调度,实现事前预警预报、事中辅助决策、事后灾后评估全过程管控。

借数字化赋能,近年来,福州市经受住了多个台风和历史罕见强降雨的考验。未来,福州市将以此为基础,持续推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防洪排涝安全韧性,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