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春
“一楼冲床车间的一台机械冲床存在安全隐患,且未张贴安全提示标语。”日前,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的泉州寰球鞋服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通过“闽企安—福建省安全生产AI助手”(以下简称“闽企安”)的“风险管理码”排查发现该隐患后,在线提醒相关人员。通过“线上+线下”协同配合,这一隐患很快完成整改。
福建省应急管理厅紧扣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要求,积极应用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技术为安全生产监管赋能,打造“闽企安”。对基层应急管理人员来说,“闽企安”如同“AI多面手安全专家”;对企业人员来说,“闽企安”则像随身“安全管家”……在福建部分地方试点应用以来,“闽企安”以AI驱动贯通工作流程、赋能制定安全措施,推动执法更精、服务更优,受到基层和企业人员广泛好评。
AI助力监管帮扶
政企间数据共享
对基层应急管理部门来说,执法人少事多、监管对象底数不全,企业自查自纠能力、风险隐患防控能力不强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
对此,福建省应急管理厅充分利用AI技术,创新打造出具备安全生产执法智能辅助系统的“闽企安”。“闽企安”整合福建省安全生产数据库基础数据,建立风险隐患库、检查清单库和法规标准库,并借助AI技术,推动风险隐患、执法检查、法规标准等数据的有机整合与协同应用。如,只要输入企业设备名称,“闽企安”即可精准识别具体风险;需要拟定管控措施时,“闽企安”可依据风险自动匹配并生成合规方案;在隐患整改方案实施及闭环检查阶段,“闽企安”可对标实时更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快速生成科学合理的检查方案。
去年,“闽企安”在泉州市、南平市和福州福清市等地应急管理部门,7家央企、省属国企以及2000多家工贸企业进行试点。试点企业通过“闽企安”自主上传相关设备、工艺安全风险及操作规程等,这些信息通过“闽企安”内置AI模型,与福建省安全生产数据库深度整合。
“‘闽企安’以‘大整合+大数据+智能化’的思路,将执法辅助端和企业辅导端相融合,帮助基层执法人员贯通工作流程,有效解决执法检查‘只督不导、只看病不开方’等问题。”福建省应急管理厅安全生产执法监督局局长黄建斌介绍,可以说,它是为基层执法人员量身打造的“AI多面手安全专家”,可以做到“一问一答”,实现更优质的安全生产数据应用。通过“一企一单”,构建更健全的安全生产检查清单体系;生成“一险一码”,创建更精准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方式。
“一险一码”,正是福建省应急管理厅在结合试点实践,逐步完善福建省安全生产数据库、多次迭代升级AI模型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的“闽企安”新功能——“风险管理码”。不少企业负责人反映,这一功能非常实用。
“风险管理码”具备风险识别、风险管控、扫码提醒、定位等功能。不管是基层执法人员还是企业人员,都可以扫码精准排查相关设备、工艺的风险隐患及管控措施,实现了政企间数据共享。
“通过‘闽企安’,我们可以查看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历史数据,包括风险点定位、排查时间、治理措施和整改结果。结合这些情况,再通过AI进一步研判企业潜在的安全问题,据此制定的执法计划更加精准、帮扶措施更加到位。”泉州市南安市一名基层应急管理执法人员说。
查治隐患更精准
企业人员愿意用
2024年12月18日,位于南安市的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正紧锣密鼓生产。该公司铸造人员王建水发现因结晶器和底座配合不够严实导致出现渗漏情况,立即打开“闽企安”扫了该设备的“风险管理码”,对照管控措施迅速排除隐患,及时消除风险。
“这家公司的熔铸车间、挤压车间、氟碳车间、喷涂车间、污水处理站都存在较大风险。将‘风险管理码’张贴在关键风险点,员工扫码后可立即获取该点位的安全指南与警示信息,能有效指导每一名员工在一线及时发现和消除风险。”南安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黄文军表示。
在泉州市某交通电器有限公司,“闽企安”凭借强大的算法和智能分析能力,成功为该企业识别出装配车间在烘干、抗压、自动化装配过程存在触电、机械伤害风险,以及注塑车间的环保设备、行车、注塑机存在漏电、烫伤、砸伤风险。而上述风险,在该企业此前开展的人工风险辨识中被遗漏了。
晋江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姚尊玲认为,“闽企安”可以借助科技力量,最大限度避免人工巡检中可能存在的疏漏,将巡检人员从手动填写检查表格、汇总、整理、上报等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效增加巡检力量、提高隐患排查整改质效。
“闽企安”试点运行以来,日均访问企业125家,解答安全生产相关问题331个。越来越多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愿意用、主动用。
“从去年9月开始,南安市的46座中石化加油站全部使用‘闽企安’。我们也很注重对员工开展‘闽企安’使用的培训。”中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南安分公司经理陈子荣介绍,在“闽企安”的帮助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实现三大转变,即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决策转变、从人工巡检向智能诊断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准治理转变。
福建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落实严格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要求,该厅于3月20日印发《关于规范执法检查创新智慧监管服务模式的意见》,推动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系数制度,通过“闽企安”辅助采集基础数据,将企业主体资格、主要负责人履职、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安全教育培训等情况予以量化评估,智能生成并定期动态发布企业安全生产系数,并作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实施精准监管服务的依据。针对安全生产系数等级较高的企业,年度内现场检查次数上限在应急管理部规定的上限基础上降低50%;针对非高危行业、非重点领域企业,推行非现场检查方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