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覆盖打造“避风港” 一步一景邂逅“安全”
福建2024年“五个一百”公共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全面建成
■中国应急管理报记者 沈良坤
日前,随着相关项目通过验收,福建省全面建成2024年“五个一百”公共安全保障提升工程(以下简称“五个一百”工程),内容包括组织100场防灾减灾演练以及建设100个应急避灾点、100个应急物资储备站、100个基层应急指挥服务站和100个安全文化宣教基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提出,要提升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指挥能力等五方面能力。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工作,已连续三年实施“五个一百”工程。相较于前两年,2024年的“五个一百”工程更为聚焦基层应急基础和能力建设,更为注重提高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强化演练
着力提高基层应急处置能力
“报告指挥长,受第3号台风影响,将乐县降雨量超250毫米,致河水暴涨,2名群众不慎落水,情况十分危急,请指示!”随着指挥长一声令下,救援队迅速响应,紧急出动执行救援任务,并派遣2架救援无人机随行。这是今年10月在三明市将乐县举办的福建省第一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的场景,该省共12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113人参加。
灾害面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救援队伍,是妥善应对灾害至关重要的力量。贴近实战的防灾减灾演练,让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在“真枪实弹”中得到全面锻炼和检验。今年,福建省聚焦应急能力提升,在“五个一百”中,要求针对洪涝、台风、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救援以及危化品、矿山等重点领域事故救援,组织100场防灾减灾演练。
南平市应急救援队队长罗祥武表示,平时的训练演练为他们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积累了宝贵经验,“这样的演练多多益善”。
今年,该省通过开展实战演练,检验预案、完善准备、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提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比如,在漳州举办的“闽安—2024”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动员参演力量超过6300人,投入直升机4架、中型无人机9架、各类救援车辆和大型装备等189台(套),历时近一个月,完成31个实战科目演练。这是近年来该省规模最大的一次演练,有效检验了应急预案和指挥机制,锻炼了各类救援力量,提升了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多点覆盖
着力打造自然灾害“避风港”
今年7月,南平等地遭遇持续性强降雨。一个个应急避灾点成为受灾群众的“避风港”。
“这里有家的感觉。”7月24日,武夷山市洋庄乡吴三地自然村村民伊荣华在村干部的安排下,转移到了应急避灾点,他对基础设施完善、物资充足的应急避灾点十分满意。“住宿环境、伙食都很好,还有医生给我们做健康检查,政府想得很周到。”他说。
福建大力推动应急避灾点建设,力求做到多点覆盖,确保在灾害来临时可为群众提供安全避灾场所和基本生活保障。
“我们提升改造的应急避灾点,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孝老食堂、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而建设,共六层,总面积2600平方米,可容纳500人左右。”宁德市蕉城区城南镇古溪村党总支负责人表示,该避灾点还具备值班室、避灾人员宿舍、仓库、食堂等功能区。一旦发生灾情,可“一站式”满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福建从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应急预案、完善物资储备、加强防灾减灾宣传等方面入手,推进应急避灾点建设,并加强维护管理,对应急避灾点设施和物资进行定期检查,有效提升应急避灾能力和水平。
连点成网
着力建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进入宁德市霞浦县应急物资储备站,数十个深蓝色的大型货架映入眼帘,种类繁多的物资按照“水域救援装备区”“森林防灭火装备区”分类陈列在货架上。除此之外,水陆两用救援车、冲锋艇、气垫船等救援装备在站内一字排开,工作人员正利用数字化台账进行物资出入库登记。
“我们有专门的物资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一些设备会按流程供应急救援队伍开展训练使用。”霞浦县应急物资储备站负责人表示。
福建省不断强化应急物资储备站建设,不断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确保应急物资在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泉州市惠安县将应急物资储备站信息接入智慧城市平台应急管理分项,增设审核出入库和动态查询物资的功能,利用可视化技术逐步形成应急物资数字管理模式,实现物资信息实时更新,方便物资调度,保障物资快进快出,做到物资统筹“心中有底”。
厦门市思明区聚焦老城区风险隐患突出特点,将应急物资储备站与应急专职队伍一体配置,实现了平急状态下物资快速转运、调用,大大提高了街道的突发险情响应处置能力。
无缝对接
着力提升基层应急指挥能力
“现在开始视频会商系统联调测试。呼叫福清市,请上报测试情况”……走进福清市基层应急指挥服务站,信息大屏上实时呈现的视频会商画面、气象监测数据等十分醒目。该服务站与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连通,为各类灾害事故的高效处置提供有力支撑。这是福建省今年新落成的100个基层应急指挥服务站中的一个。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自然灾害灾种多、分布广,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高发频发。为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处置效率,“五个一百”工程把建设基层应急指挥服务站作为重要内容,通过配齐配强应急指挥服务站软硬件设施,着力实现应急指挥实时、高效、快捷和信息共享。
“在自然灾害面前,分秒之间可能就是生死之差,我们必须让预警和调度跑在灾害前。”福清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表示,该市基层应急指挥服务站配备了基层应急指挥移动会商系统,设立了运维服务保障团队,实现与上级应急管理部门无缝对接,提升突发事件快速响应和有效指挥能力。
福建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灾害特点,科学建设基层应急指挥服务站。比如,厦门市集美区建设智慧化基层指挥服务站,接入气象、水利等各类视频和重大危险源管控、森林火情监测等信息系统,为防灾减灾应急指挥提供更好的基础数据支撑。
建好基地
着力打造群众身边的安全课堂
“在家里要注意哪些安全隐患”“遇到地震时怎么办”……福州市晋安区安全文化创意园的一堂安全教育课上,一连串问题吸引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回答。
该安全文化创意园是今年福建省建成的100个安全文化宣教基地中的一个,晋安区聚焦儿童安全宣教,依托福州市儿童公园,打造了针对儿童群体的“安全课堂”。
在福州市儿童公园里,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体验各种安全互动项目。家住附近的市民许先生说:“这种安全宣传形式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深刻掌握安全知识技能,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除公园外,该省还依托社区、校园等载体建设安全文化宣教基地,注重突出实用、融入日常,在寓教于乐中引导群众学安全、懂安全、讲安全,着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安全教育课堂,达到以“小阵地”促“大安全”的社会效果。
家门外、社区里、校门口……群众一步一景邂逅“安全”,在漫步中学习安全文化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安全宣教项目的氛围越来越浓。比如,三明市安全文化创意园选址在市实验小学校门口的步行一条街,将安全教育课堂延伸至校外,让学生上下学、家长接送时都能学习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技能。这些安全文化宣教基地将安全知识元素巧妙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吸引学校、企业等借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不断丰富安全宣传的“室外课堂”。
如今,福建各地探索出了一套可持续的运维机制,通过明确运维主体、定期开展宣教活动等强化运维工作,确保每个宣教基地发挥出最大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单位:福建省应急管理厅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