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18日,寿宁县举办2025年公众应急能力培训班,来自全县各乡镇的221名学员完成全部培训课程并顺利结业。此次培训由寿宁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局联合主办,通过“理论授课+实操演练+分组研讨”的立体模式,系统性提升基层应急“第一响应人”的处置能力,为筑牢农村安全防线注入新动能。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许平在开班式上强调,基层是公共安全的主战场,参训学员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聚焦“防得住、转得快、救得好”目标,重点攻克隐患排查、转移避险、应急联动三大关键环节。他要求学员摒弃“老经验”,通过培训熟练掌握手机预警接收、应急物资使用等新技能,切实把“转移路线图”变成群众的“保命图”。
培训班特邀福州大学、福建船政学院、厦门大学等高校课题组专家授课,课程设计紧密结合寿宁地域特点。在理论环节,学员系统学习了应急基础知识、突发事件信息上报规范、本地常见自然灾害风险识别等核心内容,明晰了“预防-响应-处置”全流程的关键节点。厦门大学课题组专门针对县域内台风、暴雨、滑坡等灾害类型,详解风险评估与安全防护要点,让学员掌握了“一看地形、二查隐患、三定方案”的风险排查方法。
培训期间各乡镇学员开展多场专题研讨,围绕“本村灾害隐患清单”“转移路线优化”“应急物资储备”等实际问题深入交流。犀溪镇学员结合当地溪流密布的特点提出“铜锣+微信群”的双重预警机制;下党乡学员则针对山区道路狭窄的问题修订了“分片转移、党员带路”的具体方案。
结业返程时,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显著。斜滩镇学员郭建宁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实操要点:“厦大老师讲的灾害现场评估方法,解决了我们以往上报信息不全面的问题”;“消防大队教的绳索救援技巧,在山区救援中太实用了。”凤阳镇学员缪雄则坦言,分组讨论让大家找到了彼此的短板:“原来别的村在应急物资储备上有这么多巧办法,回去后马上参照改进。”
下一步,各乡镇将结合培训成果开展村级应急演练,推动培训所学转化为实战能力,切实筑牢农村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