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应急管理局着眼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大局,汇集致灾因子、承灾体、减灾能力和历史灾害四大类普查数据,在国家统一部署建设的国家综合库、国家行业库、省级数据库基础上,自主创新搭建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平台,对海量普查数据实施有效“智”理,做到标准统一、分类管理、纵横联通、共建共享,实现数据留存汇聚、集成可视、功能“再造”。
一是建立涉及22个行业部门、20个镇(街道)、经济开发区的普查数据留存共享工作机制,采取“线上提报”和“线下备份”双向发力、同步实施,确保在完成国家系统线上提报的同时做好线下汇交。通过多源异构数据清洗、融合相关技术,形成标准化数据集合,统一汇集植入普查数据平台,构建全面、权威的调查成果库。
二是衔接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按照全市各区域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强化底线管控、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划定了地质灾害防治区域、台风洪涝风险控制线,衔接匹配应急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分区制定防灾减灾策略,助力引导城市向更安全的区域布局。
三是创造性“使数据新起来”。2023年以来,在全国率先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常态化普查工作机制,精细划分各致灾部门、承灾体部门职责分工,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实现致灾因子、承灾体、历史灾害和综合减灾资源等关键要素每年一调查、每年一更新,确保普查数据常普常新、“动态保鲜”。
下一步,晋江市应急管理局将继续深耕普查数据,深化成果转化,深度迭代探索,实现普查成果应用常态化、精准化、体系化,推动加快健全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助力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赋能晋江城市安全韧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