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多维度筑牢防汛减灾防线 系统提升应急防御能力
来源:晋江市应急管理局 时间:2025-07-02 09:06

  近年来,晋江市将实战导向、问题导向、强基导向贯穿防汛减灾全链条,通过体系化建设与精准化施策,全面提升抵御洪涝灾害的韧性与保障水平,为城市安全度汛构建起立体化防御网络。 

以实战演练为抓手 锻造高效应急处突能力 

  晋江市将实战化演练作为提升应急能力的关键抓手,围绕超强台风、极端降雨等极端场景,聚焦预警发布、人员转移、工程抢险等核心环节,组织开展“泉安使命-2025C”等跨部门、跨区域实战演练。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防汛演练280场次,3700余人次参与演练,初步构建起“市、镇、村”三级联动演练机制,实现应急响应流程在实战场景中的全链条检验。 

  在应急力量建设上,晋江市着力构建多元协同的抢险救灾体系。目前,市、镇、村三级抢险队伍达5538195人,灾后恢复重建技术队伍502454人,蓝天救援队等4支社会救援力量可投入一线救援约272人。特别是,由8040岁以下党员组成的市级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先锋队,已成为抢险救灾的“红色尖刀”。该市还推进“千人百场”培训进村社,通过行业专家授课,强化防汛抢险技术、设备操作等专业能力提升。 

以问题排查为基础 靶向治理补齐风险防控短板 

  “双宅水库启闭闸门已完成修复,申请销号”。在晋江市防汛隐患动态台账上,每一处风险点都对应着整改责任人与完成时限。该市推行“常态化巡查+协同化检查”机制,运用专业力量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每年汛前、汛中对基础工程、地质灾害点、危旧房屋等重点部位开展拉网式排查,深入“把脉”防汛风险。 

  针对排查出的问题,晋江市实施“一点一策”精准防控。以城镇易涝积水点为例,根据积水成因,分类制定不同应急响应级别的处置措施,细化物资配备清单。接到预警,提前预置大流量排水车,实现“响应即到位、险情即处置”。 

  为确保隐患整改到位,由防汛办牵头,协同多部门推行“一月一调度”工作机制,跟踪督促隐患按期整改。对短期内难以完成工程治理的风险点,制定临时度汛方案和应急抢险预案,落实专人值守,确保风险可防可控。 

以基础建设为支撑 夯实防灾减灾安全底盘 

  在晋江市应急指挥调度中心,气象、水利、渔业等7大类数据资源在大屏上实时显示,7万余路监控探头为防汛指挥决策装上“千里眼”。“2023年以来,先后投入375万元用于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建设与升级。如今,能实现雨情、水情、道路等信息的秒级联动”防汛办工作人员介绍,当区域降雨量超阈值,系统会自动推送预警至相关责任人。值班人员在应急响应期间,对1300余个重点防汛部位、薄弱环节进行24小时线上巡查,指挥人员通过屏幕即可掌握水雨情变化,为精准调度提供数据支撑。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23年以来,晋江市累计投入28.17亿元实施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务工程,排水管网改造项目相继落地,江海堤防投保全面覆盖。同时,通过“治水一张图”项目完成超978公里管网探测与765公里溯源排查,以“国企+技术团队”模式开展管网清淤检测,汛前对低洼易涝点开展集中清淤疏通,保障市政排水系统畅通。 

  应急物资储备从“分散存储”向“共享联动”转型。以市级应急联储中心联动镇街、社区及社会力量装备库,构建“1+N”物资共享模式。新购置大流量排水车、应急电源等460余件(套)装备,通过购买服务委托专业力量维护,既节省成本又提升效率。 

  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晋江市正以系统化、精细化的防汛备汛工作,为城市安全度汛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实屏障。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