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管理报]福建运用数字化改革成果,让防灾减灾更精准高效
来源:福建省应急管理厅 时间:2022-09-29 19:10

  

 

福建运用数字化改革成果,让防灾减灾更精准高效

  预得早防得牢救得快 告别“被动应急、匆忙应对”

 

  ■本报记者 沈良坤

  背山面海、山多海阔,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全省70%以上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近年来,福建省面对复杂的防灾减灾形势,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初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应急管理部门牵头、涉灾部门各负其责、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防灾减灾救灾格局。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充分运用数字化改革成果,实现预警信息传播进村、入户到人,做到预得早、防得牢、救得快,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让预警跑在灾害前

  在自然灾害面前,“分秒之间就是生死之差”。让预警跑在灾害前,是福建省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要求。福建省应急管理厅挂牌成立以来,逐步厘清“防”与“救”职责,建立联防联动机制,加强综合风险监测研判,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不断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

  以防汛为例,2018年,该省84个县(市、区)防汛减灾工作实现挂图指挥。应急管理部门成立后,福建省防汛办第一时间抽调技术骨干编制福建省大中型水库分布图、水系流域分布图等,为防汛工作提供用图保障。通过防汛指挥图,工作人员可以直观看出当地地形地貌、水系、防汛设施、重要交通设施,以及危险区域、转移安置点、抢险物资和队伍分布等情况。相关部门可借此完成防汛转移的全过程模拟,调取包括卫星云图、雷达图、台风实时路径、上游河道水位监测数据等辅助信息,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6月6日2时30分,南平市浦城县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浦城县防指随后接到县气象台电话,于当日2时40分启动防御暴雨洪水二级应急响应。当日,富岭溪突发小流域山洪,水位在不到4小时内暴涨3.47米,359名群众不到2小时全部安全转移。

  群众有序安全转移,得益于科学精准有效的预警调度。当县级气象部门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后,3分钟内通过电话通知当地防指和指挥长;县级防指10分钟内启动防御暴雨洪水二级应急响应;市、县两级应急管理、气象、水文等部门人员第一时间进驻指挥部,县、乡指挥长30分钟内到岗并坐镇指挥部,共同与强降雨落区乡镇点对点视频会商调度,并电话连线重点村(社区)主要干部,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的“扁平化”应急指挥调度,为防御决策争取时间。

  去年,福州市气象局重点打造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数字化智慧平台,整合300多个气象监测站、多波段雷达监测网等综合、立体、实时的分钟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成果应用,当地让气象数据“开口说话”。

  今年5月至6月,福州出现极端持续性暴雨过程。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根据气象预警信息启动应急响应,提前进行布防和物资调配,开展网格化巡查,并与有关部门共享气象雷达回波图、城区雨量站实时监测数据、数值模式网格预报产品,以及城区水位监测、易涝点和视频监控数据,避免了重大汛情和大面积内涝。

  监测预报预警精准服务

  福建作为全国首批预警短信精准靶向发布工作试点省,以预警信息发布“一平台”、预警信息传播“一张网”、预警精准服务“一模型”为基础,打造了多部门共享共用集约化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服务45个部门1857家单位预警信息传播应用,接入近10个部门92类防灾减灾救灾基础数据,建立数字预警智能传播服务体系。

  目前,得益于这些智慧化预警手段,福建省以“预警+短信/闪信”的方式,为8.6万名应急责任人、14.6万名地灾群测群防人员、1.1万名渔船主、4.5万名涉旅企业责任人提供精准服务。同时,该省围绕增强精准预报能力,不断完善“1262”(提前12小时划定防范重点区、提前6小时预置救援力量、提前2小时转移人员)预警联动机制,做到早研判、早会商、早服务、早预警、早行动。

  “根据最新气象分析,较容易发生道路边坡溜方、滑坡的乡镇有岩前、象洞、武东……”6月6日4时10分,接到龙岩市武平县暴雨专家组发出的预警预报信息后,该县岩前镇和安村党支部书记刘龙虎第一时间组织村“两委”干部认真摸排地质灾害隐患点。

  当巡视到205国道沿线时,刘龙虎发现宁洋村与和安村交界处出现较大面积溜方,立即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并以最快速度进行处置,迅速组织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避免了人员伤亡。

  福建建有9部新一代天气雷达、7部海洋浮标、20部风廓线雷达、2100多个自动气象站,全国首部S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也在福州闽侯落地,基本形成“陆海空天”一体化的精密观测格局,实现了对灾害性天气的分钟级监测。同时,该省不断完善智能数字预报“一张网”,推进城市、乡村、江河等领域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我们目前所配备的4架无人机在晴好天气下悬停高空,可实时全覆盖巡查,与护林员地面巡逻相比,极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同时还具备无死角、多角度等优势。”宁德市周宁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林为章说。

  为推动森林防火工作关口前移,筑牢森林防火第一道防线,宁德市应急管理局开发无人机网格森林火灾预警平台,制定《周宁县林地(林区)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划分地面和空中网格巡逻区域。同时,该局以生态护林员管护机制为基础,配合利用无人机开展立体化、全覆盖、无盲区高空巡查,将巡查情况实时传输至预警平台,实现火险预警全域覆盖、预警图传县乡共享,建立起“地空”一体化的森林防火网格体系。

  协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

  6月18日15时35分,松溪县防空警报响彻云霄,短时强降雨造成城区内涝,与城区一河之隔的河东乡大批民众被困。当日18时,南平市启动防暴雨洪水一级应急响应,各应急抢险队伍迅速展开救援。

  在此次应对暴雨洪涝灾害过程中,应急管理部门及时开放避灾场所,协调救援队伍,落实救灾物资。消防救援队伍、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和交通、电力、住建、通信等部门单位提前集结预置力量,时刻做好救灾准备。

  “为了应对汛期可能出现的灾害,南平市及时补齐‘应急响应启动不及时’的短板,立足于‘少损失、零伤亡’原则,重点围绕‘更快、更好、更高效’地做好各项防御工作,探索构建全市暴雨红色预警应急联动机制,强预警、强响应、强联动,告别‘被动应急、匆忙应对’。”南平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廖祖辉说。

  在长期的防汛实践中,福建省形成了一套统一指挥、部门联动、快速响应、措施有力的“纵向、横向、环节”区域应急协同联动机制,确保更精准指挥、更快速行动、更高效落实。

  重大自然灾害应对具有区域联动特点,灾害关联性十分明显。以防汛为例,在同一流域内,上下游联动预警与汛情通报尤为重要,只有做到汛情险情互通、联动预警,才能确保下游及时转移沿河低洼地带人员。

  因上游光泽县突降暴雨,2020年7月9日18时,邵武市富屯溪干流全线超警,40年一遇的洪峰过境邵武市。“从发出预警到转移群众,只有3个小时时间,如果这3个小时没有迅速反应、果断决策和精准指挥调度,那将是一场灾难。”邵武市防汛办相关负责人坦言,这场洪灾应对能做到迅速有序,区域应急协同联动机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福建省不断探索建立应急预案协同机制、监测预警合作机制、应急救援联动机制等区域性重大突发事件协同处置机制。2018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闽浙赣粤在灾情信息、救灾物资和救援力量等方面的支持协作机制。《福建省“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提出建立区域合作协同联动机制,推进闽台、闽浙、闽粤、闽赣应急管理合作和交流,加强推进闽台海洋和气象科技、气象防灾减灾、地震灾害、海上救援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区域协同防御与应对险情和事故灾害的能力。

  为全力保障群众生活,福建省减灾委、省应急管理厅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快速调拨配送协调机制,支持受灾地区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并发动各方力量迅速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