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应急管理厅关于推广泉州市安全应急保障提升工程建设典型做法的通知
来源:福建省应急管理厅 时间:2022-11-18 16:42

闽应急〔2022125

 

各设区市应急管理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综合执法和应急管理局

泉州市多措并举、全面发力,探索形成“12345”工作机制,于930日率先在全省建成12个安全应急保障提升工程项目,有力有序推动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地见效。省应急管理厅对泉州市的典型做法进行调研,形成典型做法材料,现将材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好机制,结合本地实际,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力争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

一、突出提升特色质效。各地紧盯项目验收整改提升环节,拟制指导服务和验收方案,开展专项指导,查验各县区资金使用、提升优化、运维管理,持续抓好整改和质量提升,打造精品,补齐短板,加强弱项,精心组织验收,切实发挥“五个一百”项目安全文化普及作用。

二、突出长效运维管理。各安全文化公园要制定管理制度,建立更新、管护机制,力争更新维护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实施长效管理;组织参与省安全教育(示范)基地评选活动。

三、突出规范建设管理。严格合同管理、项目实施、项目验收,规范做好项目过程资料归档管理,主动接受监督和检查;落实资金绩效目标,资金支付严格按手续、按合同精准履行,不出差错。

四、突出项目持续发展。各地要在今年取得成效、受群众欢迎的基础上,总结凝练项目建设经验和精华亮点,编写成果总结性材料,围绕安全应急保障提升的主题,在主体、内容、形式、布局、设施上不拘一格,勇于突破,提前筹划好明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附件:泉州市建设安全应急保障提升工程典型做法

 

 

福建省应急管理厅

20221110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泉州市建设安全应急保障提升工程典型做法

 

在省厅的指导支持下,泉州市多措并举、全面发力,力克上半年新冠疫情静态管理和持续强降雨近三个月时间的不利影响,探索形成“12345”工作机制,于930日率先在全省建成12个安全应急保障提升工程项目。该项目着力打造集线上线下互动为一体的安全文化公园,有效推动安全宣传从“静态”走向“动态”,成为泉州新晋网红打卡点;得到了省委常委、泉州市委书记刘建洋,泉州市市长蔡战胜的高度肯定,同时10月份省效能督查时给予充分肯定并通报表扬。具体做法如下:

1”即成立一套专班。市、县两级相应成立工作专班,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景春同志今年5次在安全生产季度工作会、安全生产月部署会上对项目建设工作专门部署推进;市、县两级应急局主要领导亲自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选址、资金配套、用水、用电等难点堵点问题;工作专班全过程跟踪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累计协调解决4个选址批复难,5个取电难,6个资金配套难等问题。

2”即抓住两个重点。一是明确时间节点,挂图作战。530日完成选址,8月下旬前完成设计方案审定,830日前完成招投标,930日前竣工开园为节点,倒排计划,挂图作战。每周汇总核实进度,每月通报建设情况,督促每个公园按时间节点交叉推进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超时序完成。二是明确采购模式,加速推进。鉴于都是定制、安装工程,立足“利旧”原则,在全省率先确定采购标建设模式,有效避免工程标“时间长、流程复杂”的不利因素,蹄疾步稳推进项目建设,8月底前全部完成采购工作。

3”即强化三方保障。围绕技术、资金、服务三方面强化保障。一是强化技术保障。建立以应急、广电为班底的安全应急保障提升工程建设技术指导组,及时和省厅领导、专家沟通对接,以“一对一”“针对性”技术指导支持的方式,对建设选址、方案设计、产品布局、建设质量等环节进行全链条跟踪指导推进。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市、县应急局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严格落实每个项目建设点均不低于110万元的建设标准,12个建设项目总计投入1450万元,其中晋江、惠安、南安、永春、德化、台商投资区6个建设项目的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均为130万元,比建设标准资金高20万元。三是强化服务保障。成立以市应急局为主的工作推进督查组,建立1个市级工作交流群、12个县级点对点指导群,召开8场线上推进会、5场线下推进会、12场专家评审会,组织3次全覆盖现场督导调研,实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滚动推选先进建设单位分享经验,集思广益讨论、分析、解决滞后单位的堵点难点问题,营造“比学赶超”“互学互鉴”的浓厚氛围,有效推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4”即突出四类特点。锚定“受益面广、因地制宜、科技赋能、便民利民”等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着力打造集运动、休闲、学习为一体的安全文化公园一是用心选址,开辟安全宣传“新阵地”。通过线上远程确认、线下反复勘测,积极和城市管理局沟通协调,于5月底前全部完成公园选址,选取产权明晰、人流量大、受益面广的公园作为建设地点,并结合公园实际,合理规划,着力扩大安全宣传的覆盖面。如晋江市创新规划布局四个功能区(安全文化体验区、安全文化亲子区、安全文化运动区、应急储备避灾区),将城市观景、亲子休闲、休育运动、应急避灾融为一体,成为安全宣传的强大辐射器。二是因地制宜,打造户外安全“教科书”。围绕“一县一品”,每个工程均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社区文化,将安全文化与公园景观有机融合,寓教于“景”,以学促“知”,用身边事、身边物吸引市民驻足学习安全知识,有效传递安全文化。如丰泽区将郑成功、老君岩以及蟳埔女形象嵌入公园宣传产品、体验项目之中;洛江区结合“洛阳江”“洛阳古桥”“仙姗洛水”等地域文化元素与安全文化自然融合;永春县将永春芦柑、岵山荔枝和白鹤拳等永春特色元素嵌入到安全标识、标语和小品中;台商投资区结合园区特点增设消防宣传巡逻车。三是科技赋能,打造安全宣传“游乐园”。各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等体验项目。如鲤城区将废旧的休憩长廊改成安全文化长廊,对休息座椅进行修葺上漆,在墙面嵌入图文并茂的安全常识,并增设安全生产光影互动项目,将安全常识融入打地鼠、切水果、消消乐等“爆款”游戏中,让原本静寂的公园“活”起来,也“火”起来,成为老少皆宜的健身、休闲、学习乐园。德化县创新设置答题赢体验项目,群众扫码答题后,便可赢得消防水枪、音乐喷泉、喊泉等项目的体验,每天争相抢答的市民络绎不绝,有效将群众学习安全知识的态度由“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四是惠民便民,打造实用管用“应急站”。聚焦“惠民、便民、安民”的原则,推动“一点两站”充分彰显人文关怀,实现“应急”和“服务”职能兼具。如石狮市在应急避灾点处增设饮水处、盥洗处、用电设备、可移动式卫生间等,让避灾人员“人暖心更暖”。惠安县独具匠心,精心打造应急物资储备站、微型消防站、防灾体验站,结合应急物资设置火灾逃生场景、安全知识抢答系统、逃生救援结绳训练和AED心肺复苏教学等体验项目,有效保障储备物资的常用常新;并结合公园实际配备风油精、正气水、防蚊药等日常紧急救援物资,公众既可取用应急物资,又能在趣味体验中掌握安全技

5”即探索五项机制。紧扣中心机制、社会力量、“党建+”邻里中心、物资更新、安全宣传“五进”等重点,探索形成五项机制,推动项目运行从“惠当下”到“利长远”。一是强化建章立制,推动项目运行规范化。市应急局牵头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模板,制定统一的物资管理和调拨机制,各地再结合实际进行差异性修订;建立详细的进出物资台账,避免重复储备和资源浪费,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二是引入社会力量,推动公园运行实用化。如南安市引入迅捷、鲤城区引入蓝天、德化县引入阳光、晋江市引入金钢等社会救援队伍参与“一点两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有效利用社会救援装备充实微型消防站和应急物资储备站储备;定期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向群众现场进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设施的展示、使用、培训,让群众近距离学习掌握应急救援知识技能。三是探索“党建+邻里+应急救援”新模式,推动项目运行亲民化。以党建为引领,将应急避灾点与邻里中心相结合,并结合物资储备站、消防站定期开展应急救援知识演练,促进党建、邻里、应急救援的有机结合。如安溪县在避灾点融入文体娱乐、老年康养、学生托管等功能,为留守老人提供休闲娱乐用餐的场所及服务,为上班族子女在寒暑假时期提供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既解决了上班人员的后顾之忧,又有效扩大安全文化的覆盖面;同时,有效保障物资常用常新,做到平时常用、战时管用、持续有用。四是拓宽合作对象,推动物资更新便捷化。如安溪县将日常应急救援物资与周边商场签订定期更换协议,可根据实际需求随时更换补充应急物资,旧了换、缺了补,确保应急物资能够真正“应急”。五是结合“五进”活动,推动安全宣传常态化。与学校、社区、企业、村委会建立安全宣传工作机制,利用安全文化公园定期开展研学、警示教育、亲子活动、应急演练等安全宣传活动,切实推动安全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如南安市以贵峰村本地家风家训文化为纽带,制定“贵峰家训馆+孝德文化广场+主题公园”的一条龙“旅游+研学”路线及模式, 联合市教育局、共青团、纪委等部门对安全文化公园进行宣传共建,全面提升公园的知名度和受众面,不断夯实乡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泉港区将文旅集团列为主题公园的共建单位,利用主题公园定期组织开展研学、旅游等活动,并将根据重点主题,不定期更新安全文化内容,推动主题公园“与时俱进、永葆活力”。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